《科技创新导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英国状况·十八世纪》的主要内容及当代启示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1
 

恩格斯作为伟大的革命导师,著作众多,但学界对《十八世纪》这一著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在相关的人物传记中很少对这一文章作相关说明。现有研究资料主要侧重于从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意义等,没有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全面展开与深入分析。本文以“科学”“利益”两大核心词汇,深刻凝练文章主要内容,并以此为线索展开研究,从经典文本出发探讨当代启示。

1 《英国状况·十八世纪》的背景分析

1.1 时代背景

从世界历史角度来看,18世纪是相对“稳定”与“和谐”的,同时也是“启蒙”的时代,处于人类探索自然的萌芽时期。这一阶段出现了小规模通商活动,很多王权国家处于鼎盛时期,民主思潮萌发,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部分技术应运而生,成为工业革命的滥觞。从英国历史角度看,虽然孤立于欧洲大陆之外,但英国从未迷失于世界潮流,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历经“光荣革命”“工业革命”的洗礼,英国实现着经济的转型。

1.2 写作背景

1842年恩格斯来到英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发达的国家,英国在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和哲学等方面都走在时代的前列,恩格斯借此从经济方面展开对近代英国社会形成的考察。本文是恩格斯写于1843-1844年间的三篇论述当时英国经济、社会与政治状况的系列文章的第二篇,是其研究18世纪英国社会的重要成果。

2 《英国状况·十八世纪》的主要内容

2.1 以“科学”为核心引发的一系列变化推动社会变革

2.1.1揭示科学、哲学和实践的逻辑关系

恩格斯在《十八世纪》中总结了科学发展的两条脉络。“各门科学在18世纪已经具有自己的科学形式,因此它们终于一方面和哲学,另一方面和实践结合起来了。”科学和哲学的结合实现了思想领域的解放、产业上的大变革,即英国的社会革命。文章重点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进行阐述,这一产业革命实质上就是经济利益的变革,从而引发新的社会形态。

18世纪是从零散走向联合的过程。通过对一系列资料的整理与筛选,知识变成了科学,各门科学在18世纪已具有科学形式,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各门科学的应用带来科技的进步,首先,蒸汽机、纺纱机等生产工具的发明,这些发明创造逐渐渗透到煤矿、交通等各个领域,极大提高了物质生产力。其次,随着纺织工业、重工业的兴起与发展,逐步建立起工厂制度,进入机器大工业阶段,这一时期,雇佣劳动从补充形式发展为基本形式,并成为工人唯一、终身的职业。工人在产业革命的过程中逐渐变成简单的机器,被迫成为工人阶级,其生存状况受到极大威胁,阶级矛盾日益加深。这场革命奠定了英国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成为整个社会运动的动力,并且以工业革命为标志,对其他国家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2.1.2阐明科技革命催生利益变革

“对工业革命最贴近的定义是将技术置于经济变革主引擎位置的一系列事件”在这一变革中,技术发展带动着利益增长,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特性,自然会从不同的出发点理解利益构成。德国人信仰唯灵论,所以在宗教和哲学方面注重阐明人类的普遍利益;法国人信仰唯物论,把国家当作人类普遍利益的永恒形式;英国由于日耳曼和罗曼成分并列发展,不可调和最终向对立的双方改变。他们只有单个利益,承认绝对的主体性,即把人分解为原子式的相互对立的个人。

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对利益的论述可以加深这一理解。通过机器变革建立起来的工厂制度使原有家庭的财产共有被破坏,英国家庭的财产共有在这一制度下逐渐走向瓦解崩溃,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童工、女工,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靠利益维持。

2.2 以“利益”为核心带来的阶级分化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

2.2.1提供剖析资本主义世界新的理论维度

18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发生在法国的政治革命,它摧毁了旧世界。透过法国大革命可看到传统与现代的差异,人们在推翻封建制度统治下,更加关注自由原则。英国工业革命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带来内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矛盾、断裂与紧张。这一矛盾一方面体现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彻底分离,另一方面则体现在货币经济的充分发展。归根结底人们追寻的都是真正的自由,只不过实现这一自由的现实土壤还未成熟。“其中,英国工业革命与法国政治革命异曲同工,皆是新社会的胜利。”这里谈到的新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为此马克思、恩格斯构建了一条清晰的逻辑线索,即“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新的科学世界观的建立”。

透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剖析资本主义生产秘密。以往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天然存在,并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它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的前提下,并决定产品分配和阶级划分,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彻底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选择无产阶级的立场,这就延伸出无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党,最终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完整线索。

2.2.2敲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丧钟

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正确把握历史、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探索其中蕴藏的运动规律。通过追溯英国宏观的人类历史,将其划分为古代奴隶制、封建农奴制、利益统治人的资本主义阶段以及人类自由联合阶段四种不同社会形态。封建奴役制的废除使“现金支付成为人们之间唯一的纽带”,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利益被升格为对人的统治,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下,资本家为所欲为的奴役工人。“财产、物升格为世界的统治者”看似是工人受到机器的剥夺、物的奴役,而“物”与“物”关系背后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是资产阶级奴役、剥削、压迫人。

在《十八世纪》中,恩格斯敲响资本主义制度的丧钟。“英国的社会革命大大发展了封建制度废除所引起的结果,以至基督教世界秩序灭亡的危机已为期不远”“金钱贵族在政治上战胜了门阀世族,而工人民主派在政治上战胜了金钱贵族,这个危机就必然到来。”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被资本主义取代,而资本主义也必然被共产主义所代替。

3 《英国状况·十八世纪》蕴含的当代启示

3.1 有助于理解工业革命的必然性及其影响

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原因。从外部原因分析,主要是18世纪科学的发展,科学技术引发机器变革,渗透到各领域建立工厂制度使得工业革命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从内部原因看,主要和民族特性有关,英吉利民族表现出极大的对立性,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与对立中,英国人走向经验与怀疑,因无法判断上帝、灵魂等是否存在,所以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就当其不存在,这种怀疑在实践上恰好是法国的唯物主义,但在理论上仍停留于形而上学。

工业革命背后也引发人们对于工业化道路的思考。我们身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洪流中,这一革命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变化,如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等,使我们得以搭乘“现代化”这一快车,感受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这一革命也引发不少生态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等。立足于新的时代课题,全球治理与人类共同发展成为根本的现实追求。

3.2 有助于理解国家间利益分化的不同选择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利益逐渐上升至统治地位。利益分化形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解决阶级对立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资本主义国家更多采取依靠市场自由配置的力量实现利益分配。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受自由主义的影响,强调个人利益,“大市场、小政府”观念根深蒂固,政府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利益分配资产阶级占据上风。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国际主义原则,注重普遍利益,强调利益的协调与分配。中国作为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得到历史和实践检验,“十四五”规划更加指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将践行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作用的发挥,健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才能激发社会各大主体的活力。

3.3 提供了理解马克思主义三大思想渊源的独特视角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初期,资本主义这一新生事物带来了资本主义和人类走向何处的时代课题。当时各种社会思潮都对这一时代课题进行不同程度的回答,但没有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恩格斯指出:“德国、法国和英国是当代史上的三个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笔者认为这是既成的事实。”这三个国家爆发三元革命,即德国哲学革命、法国政治革命,英国社会革命,三元革命的爆发并非偶然,是积淀于各国长期的历史发展、民族特性以及文化传承中。德国人信仰基督教唯灵论,代表宗教和教会,法国人信仰古典古代唯物主义,代表政治和国家,所以在德国发生的是哲学革命,法国发生的是政治革命,英国因其是德意志和法兰西成分混合体,发展中“形成一种具有不可调和的两个片面性的民族”,英国人在矛盾中走向经验和怀疑,争相追逐单个利益,直接结果是工人阶级陷入贫困和穷苦中。在英国,社会因素远超过政治因素,经济利益的变革形成新的社会形态,所以在英国爆发了影响更为深远的社会革命。至此,不难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有坚实理论基础的,其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渊源于19世纪西欧的三大先进思潮,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3.4 有利于正确认识科技作用并转化创新优势

作为工业革命的前奏,科技发展引起一系列社会变革,机器的使用预示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制度的建立为工业革命奠定制度基础。同时,工业革命推动下形成了利益对人的统治局面,私有制下的资本家百般奴役群众。科技作为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对待科技,才能把握科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很多方面都面临科研攻关的难题。国家迫切需要和长远需求推动科技的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世界人民敲响警钟,更启发人们要树立共同体意识,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责任担当;强化防控体系,向精准化迈进,使防控效能最大化。对科研人员来说,新冠疫苗是国家和世界的紧迫需要,相信科学的力量,同时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来保障科技的正确运用,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使科技真正服务并造福人类。

《十八世纪》作为恩格斯早期的作品,我们看到了26岁朝气蓬勃的青年对于社会问题的思索,百多年过去了,其中的部分思想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 [美]乔尔·莫克尔.启蒙经济:英国经济史新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

[3]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文章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网址: http://kjcxd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41132.shtml


上一篇: 浅谈科技给财务人员发展带来的影响
下一篇: 一般化学工业论文_地质聚合物基防护涂料及其性能提升技术的研究进展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科技创新导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